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地壳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模型
引用本文:彭淼,姜枚,谭捍东,李庆庆,张立树,许乐红,张福彬,唐路特.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地壳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模型[J].地震地质,2015,37(1).
作者姓名:彭淼  姜枚  谭捍东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张福彬  唐路特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WFSD、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2012年在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的茂县—绵竹段进行了点距约3km、横跨断裂带的大地电磁探测,精细处理并反演获得长70km,深50km的2维电性剖面。通过与同位置的反射地震资料对比进行综合解释,刻画出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地壳结构:1)四川盆地上覆地层为低阻,电性结构稳定并叠置于坚固的扬子中下地壳之上;龙门山3条主断裂均表现为低阻—中低阻,其构造形态都沿NW向倾斜,并由陡变缓向下延伸,浅部最陡处60°,深部最缓处30°。2)龙门山断裂带上地壳整体逆冲推覆于扬子板块的刚性基底之上,不仅形成由陡趋缓的3条主断裂,而且多期次的地震活动造成隐伏次级断裂发育;映秀-北川断裂之下具有明显NW倾斜且陡立的电性梯度带,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在该区域内集中分布,其中安县-灌县断裂下盘发育大型隐伏的基底断裂,可能为发震断裂,地震能量沿隐伏次级断裂向上传递导致映秀-北川断裂遭破坏最为严重。3)青藏高原东缘的中下地壳下插,使高阻的扬子中下地壳嵌于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和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之间,形成"鳄鱼口"样式的构造格架。龙门山的隆升是由上地壳的逆冲推覆脆性变形和中下地壳的壳内高导物质流的韧性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提出,由于中下地壳物质流在龙门山不仅受阻于刚性的扬子块体,而且下插于扬子板块上地幔,形成一种可能的类似"传送带"的动力模式,带动了其上盘发生持续的逆冲推覆脆性变形。

关 键 词:龙门山断裂带  大地电磁  反射地震  联合解释  地球动力学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BENEATH THE CENTRAL-NOR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AND ITS GEODYNAMIC MODEL
Abstract:
Keywords:Longmenshan Fault zone  magnetotellurics  seismic reflection  joint interpretation  geodynamic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