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
引用本文:罗艳,赵里,曾祥方,高原.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4):538-550.
作者姓名:罗艳  赵里  曾祥方  高原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台湾中研院地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04032);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308013)资助
摘    要:利用近震波形拟合方法获得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共37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深度(3.4≤Mw≤5.1).大部分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有个别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0~20 km范围.在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基础上,用阻尼线性逆推法,划分不同间距网格,分别计算研究区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芦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应力状态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为逆冲型,但局部地区出现走滑应力性质,最大主应力方向主体呈NW-SE,不同深度的构造应力性质和方向在局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汶川地震震源区一带的构造应力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除北西向小鱼洞破裂带外(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小主压应力近水平,应力性质以走滑为主),其应力状态基本一致,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是逆冲型,有少量走滑型,最大主应力方向与龙门山构造带近垂直.

关 键 词:芦山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余震序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