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安徽霍山窗中小地震活动与精定位研究
引用本文:黄显良,郁建芳,戚浩,张炳,夏仕安,韩成成.安徽霍山窗中小地震活动与精定位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6,38(2):236-241,248.
作者姓名:黄显良  郁建芳  戚浩  张炳  夏仕安  韩成成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震局, 安徽 合肥 230031;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安徽 蒙城 233500;安徽省地震局, 安徽 合肥 230031;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安徽 蒙城 233500;安徽省地震局, 安徽 合肥 230031;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安徽 蒙城 233500;安徽省地震局, 安徽 合肥 230031;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安徽 蒙城 233500;安徽省地震局, 安徽 合肥 230031;安徽省地震局, 安徽 合肥 230031
基金项目:地震科技星火计划"电离层观测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XH15021);测震台网青年骨干培养专项(20140311);测震台网青年骨干培养专项(20140311/20160513);安徽省地震局科研基金青年项目(20150412)
摘    要: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安徽省霍山地区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3日发生的2 679个M_L≥0.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对同一地震事件定位前后位置进行比较,得到各个地震在EW、N-S及U-D三个方向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05km、0.06km及0.07km。重新定位后,原震源位置的定位精度大大提高,由定位误差所引起的原震源位置呈现的"网格状"假象分布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震中在空间上分布更加紧凑,丛集性明显,且呈现出3条NE向分布的地震密集带,与落儿岭—土地岭断裂方向大致一致。同时震源深度的分布更加精确,且在4~9km处存在明显的优势分布现象,占总数的88%以上。霍山地区浅源地震发育,表明该地区地壳中上部地震波速度较高。

关 键 词:安徽霍山地区  地震活动  双差定位  震源深度
收稿时间:2015/11/9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