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前期的三维环流结构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方欢,原韦华,徐幼平.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前期的三维环流结构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20,44(4):761-775.
作者姓名:方欢  原韦华  徐幼平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75、916372114、418751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8YFE0196000、2018YFC1507603
摘    要:利用1959~2013年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JRA-55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对应的前期三维环流结构。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373个强降水样本的大气环流场合成分析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流层中上层存在暖异常,暖中心位于300 hPa。在静力平衡和准地转平衡的作用下,高层暖异常上层存在反气旋式环流,下层存在气旋式环流。一方面,暖异常通过高层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其北侧的200 hPa西风增强,并促使高层急流东伸、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侧附近,增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高空辐散;另一方面,暖异常通过低层的气旋式环流异常,加强了吹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南风,使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增强。暖异常所引起的高低空环流异常的有利配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形成有重要作用。300 hPa 暖异常在降水前48小时已经存在于青藏高原东部的400~300 hPa 高空,700 hPa 气旋式环流提前24小时出现在四川盆地中低层。高低层的环流要素相互配合并随时间东移,暖异常率先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配合低层气旋式环流和水汽辐合区,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水。

关 键 词:强降水    三维环流    长江中下游
收稿时间:2019/2/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