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79—2018年江淮气旋时空分布特征
引用本文:吴琼,冯佳玮,王扬,程远,张丽婷.1979—2018年江淮气旋时空分布特征[J].陕西气象,2020(6):15-22.
作者姓名:吴琼  冯佳玮  王扬  程远  张丽婷
作者单位:扬州市气象局;镇江市气象局
基金项目:江苏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JSYBY201910)
摘    要:利用MICAPS地面观测资料和中央气象台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9—2018年的585个江淮气旋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江淮气旋的发生次数年变化有长、中、短多周期共存,月分布在4—6月(暖季)最多,10—12月(冷季)最少;江淮气旋发生的最集中区域为鄱阳湖盆地和洞庭湖盆地,其次在淮河上游和大别山东北侧,空间分布大值区随环流的季节变化出现一定的南北偏移。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冷、暖季天气背景发现,暖季孟加拉湾存在深厚南支槽,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暖湿气流,使水汽通量在江淮流域及上游辐合;江淮流域处于暖季锋生正值中心,且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暖季江淮气旋生成。冷季仅在700 hPa的孟加拉湾北侧有浅槽,850 hPa为高压脊,江淮地区为冷平流控制,低空急流不明显,对水汽的输送弱;江淮流域锋生正值区不连续且上游为锋消区,高空急流轴偏南,气象条件不利于江淮气旋生成。从动力和水汽条件上,暖季均比冷季更有利于江淮气旋的发生。

关 键 词:江淮气旋  冷暖季  小波分析  时空分布
点击此处可从《陕西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陕西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