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7年5月7日广州特大暴雨微物理特征及其触发维持机制分析
引用本文:傅佩玲,胡东明,张羽,李怀宇,高美谭,周芯玉.2017年5月7日广州特大暴雨微物理特征及其触发维持机制分析[J].气象,2018,44(4):500-510.
作者姓名:傅佩玲  胡东明  张羽  李怀宇  高美谭  周芯玉
作者单位:广州市气象台,广州 511430,广州市气象台,广州 511430,广州市气象台,广州 511430,广州市气象台,广州 511430,广州市气象台,广州 511430,广州市气象台,广州 511430
基金项目: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704020169)、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ZC0402)和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 052)共同资助
摘    要:2017年5月7日,广州经历了一次罕见的局地特大暴雨事件,刷新了多个雨量历史纪录,造成了严重的国民财产损失。本文利用双偏振雷达、二维雨滴谱仪、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雷达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分析这次短时暴雨的演变过程和降水特征,并通过大气环境诊断和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方法研究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发生在弱天气系统强迫条件下,大气层结表现为弱对流抑制、低抬升凝结高度、中等对流有效位能、较厚的暖云层,低层受暖湿气流影响但无明显急流。强降水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直接产生的。午夜至凌晨的初始对流主要由偏南暖湿气流与地形相互作用产生,对流单体不断在后部触发并逐渐形成准静止的对流雨带;黎明至早晨,新生对流单体沿着成熟的强降水风暴出流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交界不断激发,后向传播过程更为显著,形成回波列车效应;此后降水以组织化的对流雨带不断南移。此次暴雨过程中的对流云团为典型的低质心降水云团,降水雨滴谱在高湿环境中表现为暖性降水的特征(小雨滴浓度非常高),但同时存在部分大粒子,从而导致更高的降水效率和局地强降水。不断加强的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对于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广州“5·7”特大暴雨,高降水效率低质心云团,暖性降水,后向建立
收稿时间:2017/8/10 0:00:00
修稿时间:2018/3/2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