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5·6”四川盆地对流云团特征及触发机制
引用本文:张琪,任景轩,肖递祥,康岚.“5·6”四川盆地对流云团特征及触发机制[J].气象,2017,43(12):1487-1495.
作者姓名:张琪  任景轩  肖递祥  康岚
作者单位:四川省气象台,成都 610071;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中国人民解放军78127部队,成都 610011,四川省气象台,成都 610071;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四川省气象台,成都 610071;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52、41375091和41405071)和四川省气象局课题(川气课题2015-青年-11)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FY-2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2016年5月6日四川盆地暴雨对流云团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对流云团易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边坡陡峭地形带,初生对流云团的云顶亮温低于-45℃,边缘最大温度梯度为15~20℃,水汽-红外通道亮温差值介于-5~0℃,分裂窗-红外亮温差值介于0~2℃。强降水出现在红外和水汽亮温快速下降到最低值、水汽-红外通道差值达0℃附近、分裂窗-红外亮温差为正值和温度梯度达0℃后的几小时内,最大雨强出现在强对流云团成熟后开始迅速减弱的初始阶段(即云顶亮温开始回升的阶段)。较大范围的强降水由发展成熟的云顶最低亮温约为-70℃的对流云团产生,主要出现在红外亮温低于-50℃的区域,集中在红外亮温-65℃~-60℃、水汽亮温为-65℃~-60℃的云顶较为平滑的次低值中心区域内,并不与云顶最低亮温中心相吻合。机制分析表明,对流云团生成区域均受偏东风影响,且形成于高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条件下,发展于高湿区,近地层冷空气扩散南下与气旋式流场中的辐合共同触发对流在辐合线以北生成,而中层垂直风切变的加强、中低层暖平流和高层冷平流的发展促使对流云团发展旺盛。

关 键 词:对流云团,发展条件,对流触发,地面辐合线
收稿时间:2016/12/15 0:00:00
修稿时间:2017/10/26 0:00:00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Trigger Mechanism of Convective Cluster over Sichuan Basin on 6 May 2016
ZHANG Qi,REN Jingxuan,XIAO Dixiang and KANG Lan.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Trigger Mechanism of Convective Cluster over Sichuan Basin on 6 May 2016[J].Meteorological Monthly,2017,43(12):1487-1495.
Authors:ZHANG Qi  REN Jingxuan  XIAO Dixiang and KANG Lan
Abstract:
Keywords:convective cluster  development condition  convection trigger  surface convergence lin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