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雷暴大风时空分布及闪电和对流活动特征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闫琳城,张文娟,张义军,张增海,郑栋,姚雯,孙秀斌,张一旭.南海雷暴大风时空分布及闪电和对流活动特征北大核心CSCD[J].应用气象学报,2023(4):503-512.
作者姓名:闫琳城  张文娟  张义军  张增海  郑栋  姚雯  孙秀斌  张一旭
作者单位: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81;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610225;3.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200438;4.复旦大学海洋气象灾害联合实验室200438;5.国家气象中心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1010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020Z009)。
摘    要:利用2019-2020年风云四号气象卫星A星(FY-4A)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提供的云顶数据和地基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提供的闪电数据,结合MICAPS气象观测站和海洋浮标记录的极大风数据,研究南海区域(5°~30°N,105°~125°E)71次雷暴大风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其闪电和对流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观测站记录的雷暴大风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雷暴大风主要发生在5-9月,峰值出现在8月,3月发生次数最少;雷暴大风主要发生在07:00-12:00(北京时,下同),10:00频次最高,午后频次减少。雷暴大风闪电密度的极大值分布在广东南部近海区域,且闪电集中发生在距离观测站40~80 km半径范围内;孤立雷暴大风过程首次闪电跃变的发生时刻相对大风峰值时刻超前30 min至2 min。在对流特征方面,在雷暴大风风速峰值时刻,观测站处的云顶亮温为200~220 K,云顶高度为12.5~15 km。孤立雷暴大风云团云顶亮温最低值(即最强对流发生位置)与大风观测站点的距离平均为77.2 km,云顶亮温平均相差2.6 K。

关 键 词:闪电  雷暴大风  对流  南海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