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种基于可预报性的暴雨预报评分新方法Ⅰ:中国暴雨可预报性综合指数
引用本文:陈静,刘凑华,陈法敬,韦青,李嘉鹏,赵滨,杨东,张志刚.一种基于可预报性的暴雨预报评分新方法Ⅰ:中国暴雨可预报性综合指数[J].气象学报,2019,77(1):15-27.
作者姓名:陈静  刘凑华  陈法敬  韦青  李嘉鹏  赵滨  杨东  张志刚
作者单位:1.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7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C03B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417204)。
摘    要:针对当前暴雨预报检验采用二分类事件检验方法存在的双重惩罚导致评分过低,没有考虑到中国暴雨可预报性时、空分布不均,不便于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暴雨预报能力差异等问题,为了发展基于可预报性的新型暴雨预报评分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预报员暴雨预报信心的主要因素(暴雨气候统计特征、天气影响系统运动尺度特征及数值模式预报能力等)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4—10月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5 km×5 km分辨率的多源降水融合格点分析资料、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和中国国家级业务区域模式降水预报资料以及扩展空间暴雨样本统计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中国暴雨可预报性综合指数(Synthetic Predictability Index of Heavy Rainfall,以下简称SPI)数学模型,以定量描述中国各区域的暴雨可预报性特征。SPI数学模型由暴雨气候频率、暴雨面积比率和模式暴雨预报成功指数(Threat Score,TS)3个分量组成,计算了2008—2016年4—10月SPI的3个分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暴雨面积比率对SP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影响最大,两者偏相关系数大于0.9;其次是暴雨气候频率的影响,两者偏相关系数值为0.8左右;第三是模式暴雨预报TS评分的影响,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为0.7左右。分析还发现,SPI大值区随季节而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4—5月,可预报性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6—7月,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7月中旬至8月,大值中心从江淮北部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副热带高压南撤,大值中心也相应南撤。 

关 键 词:中国暴雨    暴雨气候频率    暴雨面积比率    数值模式暴雨评分    可预报性综合指数
收稿时间:2017/12/13 0:00:00
修稿时间:2018/6/2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