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层结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张翠华,言穆弘,董万胜,张义军.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层结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5,24(5):741-747.
作者姓名:张翠华  言穆弘  董万胜  张义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500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SW-04)共同资助
摘    要: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夏季雷暴活动相当频繁,这种雷暴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在地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下形成雷暴,但强度不大,最大反射率一般不超过4 0 dBz,相对云顶高度可伸展到1 0.0~13.0 km,强弱雷暴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时间大约为30 min左右,主要发生在13:00~19:00(北京时,下同)之间,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此外,在晚上也有弱对流,最大反射率约为20 dBz。高原雷暴天气层结具有与平原雷暴完全不同的特征,一般为整层弱不稳定,高度可以伸展到100 hPa,整层不稳定能量不大,强雷暴CAPE值平均为782 J.kg-1,弱雷暴约为406 J.kg-1,分布较均匀,不出现能量特别大的不稳定层次。近地层相对湿度有“逆湿”现象,厚度约1~2 km,平均为60%~80%(雨季后)。无论是强雷暴天气还是弱雷暴天气都具有上述相似层结。这种层结可触发对流,发展高度很高,但强度不大,能量较小。这种特殊层结揭示了高原雷暴的特殊结构。雷暴的闪电频数可以表征雷暴发展强度,通常可以建立闪电频数与雷暴单一参量(云顶高度)之间的统计关系式,从而可以利用测量闪电频数来预报雷暴的强弱,但上述关系对于高原雷暴并不适用,必须建立闪电频数与多参量之间的综合关系。

关 键 词:青藏高原雷暴  层结特征  闪电频数
文章编号:1000-0534(2005)05-0741-07
收稿时间:2004-06-10
修稿时间:2004-06-102004-08-27

Analyses on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s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ZHANG Cui-hua,YAN Mu-hong,DONG Wan-sheng,ZHANG Yi-jun.Analyses on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s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J].Plateau Meteorology,2005,24(5):741-747.
Authors:ZHANG Cui-hua  YAN Mu-hong  DONG Wan-sheng  ZHANG Yi-jun
Abstract:
Keywords:Thunderstorm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Stra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Lightning frequenc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