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地区两次雨雪转换过程的相态模拟研究
引用本文:秦庆昌,张琳娜,于佳,吴琳.北京地区两次雨雪转换过程的相态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19,38(5):1027-1037.
作者姓名:秦庆昌  张琳娜  于佳  吴琳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台,北京100089;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市气象台,北京,100089;怀柔区气象局,北京,101400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对2015年11月20-22日和2016年11月20-21日北京地区两次雨雪转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结合探空等实况观测资料,分别对降水相态转换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比较分析了两次过程云微物理特征的差异。研究表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较为准确地模拟出了两次雨雪过程的降水量级和落区;同样是雨转雨夹雪过程,但是两次过程云中雪晶粒子的含量和分布的层次是截然不同的,导致相态转换的微物理过程也不同。2015年的过程,雪晶通过与过冷云(雨)滴的粘连碰冻作用而不断增长导致观象台的相态由雨转为雨夹雪;而2016年的过程,雪晶主要依靠冰晶的凝华、撞冻及碰并等机制而不断增长导致观象台的相态由雨转为雨夹雪。在预报冬季降水相态时,不仅要关注各标准层的经验阈值温度,还要充分关注模式产品中与微物理有关的水成物分布的层次和浓度大小。

关 键 词:WRF模式  数值模拟  相态转换  微物理过程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