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万世明,徐兆凯.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研究进展[J].海洋与湖沼,2017,48(6):1208-1219.
作者姓名:万世明  徐兆凯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6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6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1030104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6034,41376064号;中科院创新交叉合作团队项目“海山成因演化及深部物质循环”。
摘    要:研究海底风尘组份、来源和通量的地质记录,对于理解风尘在行星辐射平衡、全球大洋的营养盐供应及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源区古气候和古大气环流重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全球第二大风尘源区的亚洲内陆,其风尘产物主要被东亚冬季风及西风带携带至西太平洋。现有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尤其近几年在西菲律宾海和赤道太平洋第四纪风尘物源及通量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长期风尘记录及其驱动机制方面也获得了重要认识。至少在晚第四纪以来的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从高纬度到赤道甚至南极的全球范围,风尘通量在冰期约高出间冰期2—3倍,表明冰期风尘源区更加干旱而风力更为强劲。在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的长期风尘输入主要反映了亚洲内陆干旱逐渐增强,是受到青藏高原隆起和全球变冷的共同影响。但是,总体上西太平洋风尘沉积的研究程度非常低,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风尘从源到汇搬运和沉积过程的现代观测的缺乏、大洋风尘组分含量及通量定量化中的误区、西太平洋风尘沉积长期演变特征、机制及风尘长期输入对大洋生产力及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

关 键 词:风尘  源-汇过程  碳循环  西太平洋  日本海  西菲律宾海
收稿时间:2017/9/5 0:00:00
修稿时间:2017/10/2 0:00:00

RESEARCH PROGRESS ON EOLIAN DUST RECORDS IN THE WEST PACIFIC
WAN Shi-Ming and XU Zhao-Kai.RESEARCH PROGRESS ON EOLIAN DUST RECORDS IN THE WEST PACIFIC[J].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2017,48(6):1208-1219.
Authors:WAN Shi-Ming and XU Zhao-Kai
Institution: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Laboratory for Marine Geology,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nd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Laboratory for Marine Geology,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Eolian dust  Source to sink  Carbon cycle  West Pacific  Sea of Japan  West Philippine Se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