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陆架海碳循环模式研究现状与进展
引用本文:罗晓凡,魏皓.陆架海碳循环模式研究现状与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14,32(2).
作者姓名:罗晓凡  魏皓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东海碳通量季节、年际变化的模拟与机制分析(413761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第六课题“水母灾害暴发机制与生态效应的模型研究”(2011CB403606)
摘    要:海洋对CO2的吸收缓解了大气CO2浓度的持续上升,陆架海因其较高的初级生产而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在海洋碳循环中占据重要角色。然而由于陆架海过程时空变化剧烈,陆架海对人为CO2源/汇作用的动态格局还存在争议,陆架海碳循环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晰。IPCC AR4所采用的气候-碳循环耦合模型均未考虑陆架海碳循环,使其成为气候预测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建立适宜的陆架海碳循环模型,可以探究陆架海不同区域CO2源/汇格局的长期变化,估算碳循环各关键过程的贡献,认识碳循环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评估陆架海碳循环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基于陆架海碳循环模型研究现状,从物理过程、生物泵、碳化学系统等三个主要方面总结了陆架海碳循环模式在建模中应考虑的关键过程,提出了构建东中国陆架海碳循环模式的基本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关 键 词:陆架海碳循环模型  物理过程  碳化学系统  生物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