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吕宋海峡M2内潮生成与传播数值模拟研究
引用本文:李欢,陈学恩,宋丹.吕宋海峡M2内潮生成与传播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
作者姓名:李欢  陈学恩  宋丹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部对欧盟科技合作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全球海洋水体质量的再分布及相应角动量变化研究项目资助
摘    要:本文在z坐标海洋数值模式HAMSOM中引入了内潮黏性项(Interhal-tide viscosity term),将之运用到吕宋海峡M2内潮的生成与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250 m以浅,吕宋海峡产生的M2内潮振幅于温跃层处最大,岛坡附近的内潮明显强于别处,且最大振幅可达到40 m左右;(2)M2内潮的生成源主要集中在伊特巴亚岛西北、巴丹岛西南以及巴布延群岛西北的岛坡;(3)海峡产生的M2内潮向东西2个方向传播.巴丹岛以西的西向能量在吕宋海沟斜向下传播,在到达恒春海脊附近发生反射返回海面,到达海面后再次反射回海底,在此过程中,有高模态的内潮被激发,不同模态间有相消干涉的现象产生.西传的内潮能量分为2支进入南海,产生于巴布延群岛西北的能量分支直接向西南折转进入南海海盆,而产生于伊特巴亚岛和巴丹岛岛坡附近的主要能量则以束状向南海陆架传播,在到达118°E后部分能量折向西南的海盆,其余的能量则沿西北方向传入中国近岸,陆架陆坡地形起着重要的耗散作用.伊特巴亚岛西北有最大的能量产生,向东北传入太平洋.在122°E以东,能量主要以束状向东南传入太平洋.

关 键 词:M2内潮  内潮能通量  吕宋海峡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M2 Internal Tides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the Luzon Strait
LI Huan,CHEN Xue-En,SONG Dan.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M2 Internal Tides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the Luzon Strait[J].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1,41(1).
Authors:LI Huan  CHEN Xue-En  SONG Dan
Abstract:
Keywords:HAMSOM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