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温跃层深度计算方法的比较
引用本文:姜波,吴新荣,丁杰,张榕.南海温跃层深度计算方法的比较[J].海洋通报,2016,35(1):64-73.
作者姓名:姜波  吴新荣  丁杰  张榕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71,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
摘    要: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气候平均海温资料,分别运用S-T法、垂向梯度法和最大曲率点3种温跃层定义计算了南海温跃层上界深度,揭示了南海温跃层季节变化特征。对3种不同定义确定的温跃层上界深度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不同定义计算南海温跃层上界深度存在差异,S-T法确定的温跃层上界深度最浅,垂向梯度法其次,最大曲率点法最深;在深水区(水深200 m)运用S-T法计算的温跃层上界深度与垂向梯度法的结果比较一致,都与实际温跃层深度符合较好;在浅水区(水深200 m),垂向梯度法和最大曲率点法可以准确判定无跃区,但对于温跃层深度计算,3种定义误差均较大。

关 键 词:温跃层    S-T    垂向梯度法  最大曲率点法
收稿时间:2014/12/25 0:00:00
修稿时间:4/8/2015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