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Argo观测的太平洋温、盐度分布与变化(Ⅰ):温度
引用本文:张春玲,许建平.基于Argo观测的太平洋温、盐度分布与变化(Ⅰ):温度[J].海洋通报,2014(6).
作者姓名:张春玲  许建平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发展专项基金(A2-0209-14-200054);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418032);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2300)
摘    要:利用基于客观分析方法重构的Argo网格资料(未同化其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太平洋海域(60°S-60°N、120°E-80°W)温度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29℃等温线的包络范围(暖池),夏季显著增大,位置也明显偏北,且其厚度仅限于约100 m上层;在亚热带海域次表层(约150 m),形成南北两个高温(南部大于27℃,北部大于24℃)中心,呈马鞍形分布,但并不以赤道为对称中心,而是偏向北半球8个纬度;在南、北纬40°附近海域,等温线十分密集,形成"极锋";在新西兰东南海域存在低温水舌由南向北的入侵现象,从表层至1 000 m深层始终可见,似是终年存在的一个水文特征。温度的年变化规律表层最明显,每年呈一高一低的分布趋势,亚热带海域尤为显著,北半球温度年较差大于9.5℃,南半球约为6.0℃,且北半球的最高、最低温度值分别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和2月份,南半球则相反。表层以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远不如表层明显,至500 m中层,整个太平洋海域的温度最大变幅仅为1.0℃。赤道海域表层温度明显存在3年的周期性年际振荡,北亚热带表层也表现为3-6个月的周期性年际变化,中层年际振荡较缓,振幅也较小,而亚南极海域从表层直至500 m中层,均存在不规则年际振荡。

关 键 词:Argo  网格资料  温度分布  年际变化  太平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