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三角洲北翼后缘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粒度特征及环境演化
引用本文:丁大林,张训华,于俊杰,王丽艳,王丰,商守卫.长江三角洲北翼后缘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粒度特征及环境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39(4).
作者姓名:丁大林  张训华  于俊杰  王丽艳  王丰  商守卫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摘    要:对长江三角洲北翼CSJA3孔的粒度数据及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等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岩性、沉积构造、孢粉和有孔虫组合等数据,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及海侵记录。分析表明,粒度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间冰期黏土含量降低,砂含量增加,平均粒径较大;冰期正好相反。根据岩性、测年、孢粉、有孔虫等建立的年代框架确定CSJA3孔底部为MIS6期。CSJA3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沉积单元:U6(泛滥平原—河漫滩)、U5(河口—潮坪)、U4(河漫滩)、U3(潮坪—滨浅海)、U2(河漫滩)、U1(澙湖—潮坪)。CSJA3孔共记录三次海侵,U5、U3和U1地层分别对应MIS5期太湖海侵、MIS3期滆湖海侵和MIS1期镇江海侵。其中,MIS3期海侵强度比MIS5期更大,与全球海平面变化不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构造作用控制的古地势变化造成的。

关 键 词:粒度  沉积环境  海侵  长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