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中国海HYCOM模式垂向坐标对比研究
引用本文:陈晓斌,周 林,陈 璇,郑崇伟,吴炎成.东中国海HYCOM模式垂向坐标对比研究[J].海洋科学,2015,39(7):60-68.
作者姓名:陈晓斌  周 林  陈 璇  郑崇伟  吴炎成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2. 92538 部队气象台,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75822部队,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 气象海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6014)
摘    要:基于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改进的NERSC-HYCOM 模式, 利用单向嵌套技术与欧洲中心提供的2008 年ERA-I 高分辨率强迫场针对东中国海及其邻近海区进行了不同垂向坐标配置的四个敏感性试验。通过分析东中国海区域的温度、盐度, 流速的分布和变化, 探讨了HYCOM 模式中不同垂向坐标设置对东中国海近岸区域的影响以及黑潮流速及路径对不同坐标设置的响应, 期望对HYCOM 模式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1)在东中国海区上层并不适于采用等密度坐标方案, 也就是说应该采用z坐标或σ坐标用以表征此处混合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2)针对东海大陆架区给出了10 个位置上的模式与浮标观测资料的温、盐平均误差(ME)、均方根差(RMS)及相关系数(R)指标, 发现对于不同区域, 每种试验的适用性都不同; (3)使用高频资料时, 模拟的流速普遍偏高, 东海黑潮冬夏路径的异同指出了σ-z-iso 与z-iso 试验模拟效果较好, 但模拟的日本岛南岸的弯曲流场位置偏南; 而z-only 试验模拟的日本岛以南的黑潮路径是有所改观的, z坐标的分辨率对表层的黑潮路径影响很大; σ-only 试验模拟的整个黑潮路径的效果最差。

关 键 词:混合坐标    东中国海    NERSC-HYCOM  模式
收稿时间:5/3/2013 12:00:00 AM
修稿时间:1/3/2014 12:00:00 A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YCOM vertical coordinate in the East China Sea
Abstract:
Keywords:mixed coordinates  the East China Sea  NERSC-HYCOM model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