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的进展及前景
引用本文:赵元龙,袁金良,朱立军,郭庆军,杨瑞东,杨兴莲,邰通树.我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的进展及前景[J].地层学杂志,2001,25(Z1):383-390.
作者姓名:赵元龙  袁金良  朱立军  郭庆军  杨瑞东  杨兴莲  邰通树
作者单位:1. 贵州工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贵州省台江县人民政府化石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49772085,40023002,95-专-01-1,,,,
摘    要: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的选择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我国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原则是层型剖面必须建立在斜坡相区,界线应位于与大区重要代表Redlichia、Olenellus共生的全球分布的Bathynotus的层位和产有演化较快、全球分布的Oryctocephalus层位之间,具体点位应划在Oryctocephalus indicus首次出现(FAD)处.我国贵州台江八郎乌溜-曾家崖剖面完全符合这一要求,经深入研究,该界线剖面产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层位与其下Redlichia的最终消失层位间距仅0.8m,比美国内华达州Split山东坡剖面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O.indicus出现的层位与其下Olenellus的消失层位间距13m短得多.

关 键 词:中-下寒武统界线  台江  贵州  层型剖面  与层型点  Oryctocephalus  indicus的FAD
文章编号:0253-4959(2001)-0383-08
修稿时间:2001年1月15日

AN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LOWER-MIDDLECAMBRIAN BOUNDARY IN SOUTH CHINA AND ITS PROSPECT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