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五台山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及构造岩片划分
引用本文:赵祯祥,杜晋锋,李营辉,汪德.五台山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及构造岩片划分[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27(1):5-12.
作者姓名:赵祯祥  杜晋锋  李营辉  汪德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榆次,030600
基金项目: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1:25万应县幅(20011300004061)、忻州市幅(20011300004051)
摘    要:经构造—岩性—事件法的详细填图,将五台山花岗绿岩带划分为庄旺—银厂、太平沟—岩头、高凡和北台—朱家坊四个构造岩片。通过对各岩片的构造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变形变质作用和同位素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五台山地区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具有洋壳俯冲、陆—陆碰撞造山的特点。新太古代晚期的地质事件序列为:(1)2600~2560Ma:首先在恒山、阜平两侧的大陆活动边缘沉积了富铝泥砂质岩;主伸展期形成了庄旺—银厂和北台—朱家坊岩片中的金岗库岩组大洋拉斑玄武岩;(2)2560~2530Ma:大洋消减转化为岛弧环境,形成以太平沟—岩头岩片为主体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石佛、北台、光明寺等钠质花岗岩体侵位,高凡浊积岩形成;(3)2530~2510Ma:主碰撞造山事件产生一系列紧闭褶皱、冲断构造,导致各岩片相互叠置、陆—陆碰撞,峨口、王家会钙碱性花岗岩侵位,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4)2510~2500Ma:碰撞造山后纵向伸展作用,各岩片抬升,高凡浊积岩整体向南滑移,形成高凡岩片。

关 键 词:五台山  构造岩片  新太古代  碰撞造山带
文章编号:1007-6956(2004)01-0005-08

Formation of the Neoarchean Collision Orogen and Its Division of Tectonic Slices in Wutaishan Mountain
Abstract:
Keywords:Wutaishan Mountain  tectonic slice  Neoarchean  collision oroge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