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引用本文:梁静之,黄宝琦,董轶婷,贾文博,周彦希.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J].地学前缘,2016(4):292-300.
作者姓名:梁静之  黄宝琦  董轶婷  贾文博  周彦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观察所;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摘    要:南海具有典型边缘海特征,其北部陆坡由于具有高沉积速率的地层剖面,可以用于研究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下部MD12-3432柱状样(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m)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其粗组分百分含量、底栖有孔虫丰度和特定环境指示属种的百分含量与丰度,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南海北部陆坡MIS 11期(距今约40万年)以来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底层水溶解氧含量的演化情况。与之前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MIS11期以来南海北部的古生产力在温暖的间冰期高、在寒冷的冰期低,且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影响下低纬地区降水强度的变化。在MIS 7期和MIS 9期可能有较高溶解氧含量的底层水进入南海北部,导致在高生产力的暖期中,喜氧的低生产力指示种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丰度增加。

关 键 词:南海北部  底栖有孔虫  初级生产力  溶解氧含量

Benthic foraminifera's implications on paleo-environment variability in MD12-3432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ince MIS 11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