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
引用本文:唐菊兴,张志,李志军,孙燕,姚晓峰,胡正华,王红星,宋俊龙,何林.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J].地球学报,2013,34(4):385-394.
作者姓名:唐菊兴  张志  李志军  孙燕  姚晓峰  胡正华  王红星  宋俊龙  何林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172077);国家973项目(编号: 2011CB403103);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 201011013-3)
摘    要: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矿石特征,发现了大量自然金、金属互化物,总结了成矿规律,认为成矿主要与晚燕山期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成岩与成矿之间演化时间在1Ma左右,区内矿化具有上铜金下钼的垂向分带特征,矿床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在准铝质-微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岩的侵位、分馏演化过程中,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与白垩纪碳酸盐的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体,在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F1断层)内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矿体,由此建立了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的斑岩-矽卡岩-铁氧化物铜金建造"三位一体"矿床模型。结合以上研究,提出矿集区应予以重视的找矿方向。

关 键 词: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成矿规律  矿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型矿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