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亚原特提斯洋(Ⅴ):北界西段陆缘属性及微陆块拼合
引用本文:李三忠,李涛,赵淑娟,李玺瑶,刘鑫,郭玲莉,于胜尧,李少俊.东亚原特提斯洋(Ⅴ):北界西段陆缘属性及微陆块拼合[J].岩石学报,2017,33(6):1633-1652.
作者姓名:李三忠  李涛  赵淑娟  李玺瑶  刘鑫  郭玲莉  于胜尧  李少俊
作者单位: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190072、4119007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325009)、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和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联合资助.
摘    要: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在祁连造山带的分支本文称为古祁连洋。其洋内及邻区存在中祁连、阿拉善、柴达木、华北、扬子、塔里木等多个陆块、微陆块,处在一个复杂的多岛洋的环境中。祁连地区早古生代经历了较为复杂的俯冲拼合、碰撞造山过程。本文探讨了祁连造山带的几个构造单元构造属性,认为早古生代阿拉善微陆块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中祁连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阿拉善南部与之平行的龙首山构造单元为俯冲造山形成的增生楔体;北祁连构造带为一套俯冲增生杂岩,包含高压变质岩带、蛇绿岩带、岛弧岩浆和部分洋壳残片等,记录了古祁连洋壳从大陆裂解,洋壳形成,俯冲拼合,碰撞造山的造山过程。495Ma左右南祁连南部柴达木微陆块向北俯冲的影响,古祁连洋壳俯冲受阻,俯冲带向北后退,形成大岔大坂岛弧。弧前地区发生洋-洋俯冲事件,堆积增生大岔大坂、白泉门、九个泉等SSZ型北祁连蛇绿岩北带,并伴随第二期清水沟、牛心山、野牛滩等地岩浆事件。460Ma左右阿拉善微陆块和中祁连微陆块开始碰撞拼合,古祁连洋开始闭合。值得注意的是拼合过程不是均一的,存在自西向东斜向"剪刀式"的拼合方式,产生了由西向东年代变新的"S"型同碰撞岩浆岩。约440Ma古祁连洋闭合,进入陆内造山阶段。440Ma之后,拼合陆块处在一种拉伸的构造环境之下,金佛寺、牛心山、老虎山等地产生碰撞后岩浆岩。422~406Ma发生俯冲折返、高压榴辉岩和高压低温蓝片岩退变质作用,形成以紧闭不对褶皱为特征的第二幕变形。根据各陆块、微陆块碎屑锆石年龄谱分析对比,中祁连基底应与华北不同,而可能与扬子有关。Rodinia超大陆聚合之前,中祁连微陆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与华北、扬子保持一定距离。1.0~0.8Ga 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祁连微陆块与冈瓦纳北缘拼贴在一起,而距华北较远。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中祁连微陆块远离冈瓦纳,逐渐向华北靠近,500~400Ma原特提斯洋闭合,华北、阿拉善与中祁连拼合,并整体拼合到冈瓦纳大陆北缘。

关 键 词:原特提斯  早古生代  构造变形  微陆块  构造演化
收稿时间:2016/5/1 0:00:00
修稿时间:2016/8/1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