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亚原特提斯洋(Ⅳ):北界西段早古生代构造变形
引用本文:李三忠,李涛,赵淑娟,李玺瑶,刘鑫,郭玲莉,于胜尧,李少俊.东亚原特提斯洋(Ⅳ):北界西段早古生代构造变形[J].岩石学报,2017,33(6):1615-1632.
作者姓名:李三忠  李涛  赵淑娟  李玺瑶  刘鑫  郭玲莉  于胜尧  李少俊
作者单位: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190072、4119007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325009)、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和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联合资助.
摘    要:北祁连造山带是原特提斯洋北支西段——古祁连洋闭合的地质记录,其经历了早古生代复杂的造山过程,但其俯冲极性、闭合时间、拼合方式还存在争议。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并对变质年代学资料进行统计,在研究区识别出三幕早古生代褶皱变形。其中,第一幕变形发生在489~442Ma,形成于古祁连洋壳俯冲-碰撞阶段,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的片理、片麻理或糜棱叶理;第二幕变形发生在422~406Ma,形成于俯冲板片的折返阶段,主要表现为轴面南倾的紧闭褶皱;第三幕变形则主要为轴面近于直立的宽缓褶皱。前两幕变形被第三幕变形叠加改造。祁连地区广泛分布着奥陶系-志留系与上覆泥盆系的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对比指示西段不整合时间早于东段不整合时间,可能代表了古祁连洋西段拼合较早、东段拼合较晚的斜向"剪刀式"拼合。此外,多条穿过整个研究区的1∶20万地质剖面上的运动学解析,揭示了古祁连洋壳自北向南的俯冲极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古祁连洋壳最早的俯冲时间为544Ma,中祁连和阿拉善微陆块自462Ma开始碰撞拼合,古祁连洋于442Ma最终闭合。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北界西段俯冲方式为自南向北"后退式"俯冲,可能发生过俯冲带跃迁事件。

关 键 词:原特提斯  早古生代  构造变形  微陆块  构造演化
收稿时间:2016/5/1 0:00:00
修稿时间:2016/8/1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