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韧性变形与流变特征
引用本文:梁琛岳,刘永江,李伟民,杨书艳,温泉波,李婧,米晓楠,张丽.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韧性变形与流变特征[J].岩石学报,2016,32(9):2656-2676.
作者姓名:梁琛岳  刘永江  李伟民  杨书艳  温泉波  李婧  米晓楠  张丽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6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山东莱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东营 257000,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230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70、41602211)、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和国家留学基金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06170025)联合资助.
摘    要: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张家堡地区出露两套花岗质岩石: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含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以及晚期侵位钾长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脉。详细宏微观构造分析发现,花岗质岩石遭受了两期变形事件:晚侏罗世高温韧性剪切和早白垩世低温韧性剪切变形。早期韧性变形温度约550~600℃,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此次韧性变形以单剪作用为主,岩石为L=S和LS构造岩,具有右行剪切特征。晚期韧性变形温度约400~450℃,绿片岩相,变形以纯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岩石以L=S构造岩为主,具有左行剪切特征。利用动态重结晶及亚颗粒粒径估算岩石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高温剪切带具有较低差异应力,较高应变速率,低温剪切带恰好相反。早期晚侏罗世韧性伸展变形与伊泽那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NNW向俯冲共同作用于欧亚大陆东缘相关,进入早白垩世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深部板块后撤(Roll-back),导致华北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医巫闾山地区发生晚期低温韧性伸展变形。

关 键 词: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  韧性变形  应变分析  EBSD  流变学参数
收稿时间:2016/4/11 0:00:00
修稿时间:2016/7/24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