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地壳密度结构与深部成矿背景探讨——来自重力学的约束
引用本文:张永谦,吕庆田,滕吉文,王谦身,徐涛.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地壳密度结构与深部成矿背景探讨——来自重力学的约束[J].岩石学报,2014,30(4):931-940.
作者姓名:张永谦  吕庆田  滕吉文  王谦身  徐涛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SinoProbe-03-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418、41204063、90914012)联合资助.
摘    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基地之一。为了深入理解和认识此成矿带形成的深部构造背景及其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过程,本文利用NW-SE向利辛-宜兴地球物理探测剖面的重力场资料构建了跨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域的二维深部地壳密度结构模型。并在结合其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Moho界面的展布形态、密度分布特征与壳内低密度区的存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的深部构造格局与成矿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域下方的地壳密度结构与其两侧地域存在显著差异;在宁芜矿集区下方的Moho界面呈上隆形态,矿集区存在密度值略低于两侧地域的低密度异常区。幔源岩浆的上涌底侵与MASH成矿作用可较好地解释该区的结构与构造形态以及在地表所见到的岩浆广泛存在和矿产资源富集的特征。岩石圈地幔物质在宁芜矿集区下方的上涌导致了Moho界面的抬升,而脆性上地壳中的伸展断裂则为岩浆的向上运移与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场所与环境。

关 键 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宁芜矿集区  重力场  密度结构  深部成矿背景
收稿时间:2013/11/8 0:00:00
修稿时间:2/7/2014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