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来自利辛-宜兴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引用本文:徐涛,张忠杰,田小波,刘宝峰,白志明,吕庆田,滕吉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来自利辛-宜兴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J].岩石学报,2014,30(4):918-930.
作者姓名:徐涛  张忠杰  田小波  刘宝峰  白志明  吕庆田  滕吉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 45000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SinoProbe-03-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107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418、41174075、41021063、41174043、41274090)联合资助.
摘    要:为了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Sinoprobe-03-02项目于2011年9月至10月,在跨宁芜矿集区和郯庐断裂带实施了从安徽利辛至江苏宜兴450km长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速度剖面结果显示,Moho面深度和地壳速度结构在郯庐断裂两侧东西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1)在东部扬子块体内部,地壳覆盖层厚3~5km,西部的合肥盆地下方,则达到4~7km。(2)剖面平均Moho面深度为30~32km左右,在郯庐断裂下方,Moho面深度在35km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整体深度偏浅,达30~31km左右,但局部范围内,Moho面深度至34km左右。(3)剖面的下地壳平均速度在6.5~6.6km/s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下地壳速度偏低,为6.4~6.5km/s左右。剖面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平均在8.0~8.2km/s。在宁芜矿集区下方,速度偏低,为7.9~8.1km/s左右。(4)郯庐断裂带的下方,从地表开始,还存在20多千米长的低速异常带,一直延伸到Moho面附近。剖面的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上隆、下地壳及上地幔的低速异常等壳幔结构特征,预示下地壳不以榴辉岩残体为主,支持燕山期地幔岩浆的上涌和侵入并成矿,是热上涌物质的源地。

关 键 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地壳速度结构  宽角地震资料  利辛-宜兴
收稿时间:2013/10/11 0:00:00
修稿时间:1/7/2014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