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引用本文:覃锋[,] 徐晓霞[,] 罗照华.北京房山岩体形成过程中的岩浆混合作用证据[J].岩石学报,2006,22(12):2957-2970.
作者姓名:覃锋[  ] 徐晓霞[  ] 罗照华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创新杯项目
摘    要:北京房山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单元和三种不同结构的花岗闪长岩单元组成,岩体中广泛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富集暗色矿物的线状条带以及各岩相单元的非渐变接触关系等宏观特征,指示岩体的形成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密切联系。122个斜长石成分剖面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它们众数成分为 An=29的更长石。但是,其成分变化范围极宽(An=14~56),晶体内不同部位的成分有很大差别,出现正常环带的 An 值较低(14~42),内环带的 An 值较高(24~56)的特殊情况,指示斜长石结晶环境的改变,暗示具有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从岩体边部到中心,斜长石 An 牌号逐渐降低,但相邻岩相单元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表明不同岩石单元中的斜长石成分主要受控于岩浆成分的变化,与分离结晶作用无关。斜长石的韵律性环带、特别是内环带的发育则是岩浆混合作用机制的有力证据。基性岩浆的反复注入不仅改变寄主岩浆的成分,而且也控制了它的温度、定位机制和岩石的结构特征。因此,房山岩体的形成过程还包含了镁铁质岩浆多次注入的历史,并且从外到里基性岩浆的作用逐渐减弱。

关 键 词:房山岩体  花岗岩  内环带  斜长石  镁铁质微粒包体  电子探针分析
文章编号:1000-0569/2006/022(12)-2957-70
收稿时间:01 12 2006 12:00AM
修稿时间:11 7 2006 12:00AM

Mixing and mingling in petrogenesis of the Fangshan intrusion, Beijing
QIN Feng,XU XiaoXi,LUO ZhaoHua.Mixing and mingling in petrogenesis of the Fangshan intrusion, Beijing[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6,22(12):2957-2970.
Authors:QIN Feng  XU XiaoXi  LUO ZhaoHua
Institution: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3. Institu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Fangshan intrusion  Granite  Dusty zone  Plagioclase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z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