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
引用本文:田世洪[,] 侯增谦[,] 袁忠信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衣龙升 杨志明.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J].岩石学报,2006,22(3):669-677.
作者姓名:田世洪[  ] 侯增谦[  ] 袁忠信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衣龙升 杨志明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开放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开放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4.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摘    要: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和^208Pb/^204Pb值(38.083~39.202)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世界上由非造山作用形成的碳酸岩.它们的Sr-Nd、Pb-Pb、Sr-Pb和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多数碳酸岩来源于EM Ⅰ与EMⅡ之间的一种混合地幔,与元古宙不同质量比的深海/陆源沉积物和下覆的似MORB由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的再循环有关,而少数碳酸岩则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结果.此外,通过动力学背景分析可以得出,富集地幔EM Ⅰ与EMⅡ之间的熔融产生了川西碳酸岩以及同时代的富钾岩浆岩,这种熔融可能是由于印度大陆板片与扬子大陆板片俯冲引起的新生代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产生的,并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渐新世分界线的从转换压扭变形向转换张扭变形的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

关 键 词:岩浆碳酸岩  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  Pb-Sr-Nd同位素  地幔源区特征  动力学背景  四川西部
文章编号:1000-0569/2006/022(03)-0669-77
收稿时间:12 1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02 15 2006 12:00AM

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tic carbonatites from the Himalayan Collision Zone in western Sichuan, SW China: Evidence of Pb-Sr-Nd isotopes
TIAN ShiHong,HOU ZengQian,YUAN ZhongXin,XIE YuLing,FEI HongCai,YIN ShuPing,YI LongSheng,YANG ZhiMing.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magmatic carbonatites from the Himalayan Collision Zone in western Sichuan, SW China: Evidence of Pb-Sr-Nd isotopes[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6,22(3):669-677.
Authors:TIAN ShiHong  HOU ZengQian  YUAN ZhongXin  XIE YuLing  FEI HongCai  YIN ShuPing  YI LongSheng  YANG ZhiMing
Abstract:
Keywords:Magmatic carbonatite  Himalayan Collision Zone  Pb-Sr-Nd isotopes  Mand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Tectonic implication  Western Sichua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