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喀斯特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氮流失的水文驱动特征
引用本文:任惠敏,付智勇,王发,陈洪松.喀斯特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氮流失的水文驱动特征[J].中国岩溶,2023(1):84-93.
作者姓名:任惠敏  付智勇  王发  陈洪松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U21A20189);;广西重点研发项目(桂科AB22035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7077);
摘    要:喀斯特坡地壤中流与地表径流并存,共同驱动了土壤关键生源物质的迁移,造成该区土壤生产力下降、地下水污染。为揭示喀斯特坡地土壤碳氮流失途径及其水文驱动机制,本研究以喀斯特坡地径流微区(2 m×1.2 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火烧、轻度砍伐、重度砍伐、人工林、耕地、牧草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流失途径、形态及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是土壤碳氮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降雨产流阈值为16 mm,55 mm时达到产流峰值。各土地利用方式仅在暴雨下有显著差异,其中,人工林的土壤碳氮流失量较大,而重度砍伐的流失量较小。土地利用方式不改变土壤碳氮的流失途径,各土地利用方式均以地表流失为主(51.29%~75.15%),壤中流为辅,其中壤中流主要通过A层流失(65.20%-89.12%)。氮素流失形态以NO3--N为主(45.84%~56.49%)。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喀斯特坡地生源物质流失过程及其水文驱动机制、研发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阻控技术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喀斯特生态系统  人为干扰  面源污染  碳氮流失  壤中流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