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西南泥堡特大型金矿床的新发现及其控矿因素
引用本文:李俊海,刘建中,张双菊,何彦南,杨天才,张应国,张丞.黔西南泥堡特大型金矿床的新发现及其控矿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6(4):144-149.
作者姓名:李俊海  刘建中  张双菊  何彦南  杨天才  张应国  张丞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五地质大队;贵州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科[2014]04-025-053);贵州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XJGC20140702)
摘    要:为了在黔西南泥堡金矿区获得找矿突破,进一步厘清矿床控矿因素,近年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五地质大队根据其积累的黔西南地区金矿找矿经验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结合该区地表已知金矿体赋存特征,通过对以往大量地质资料再研究,并通过大量深部钻探工程验证,获得了一些新发现:二龙抢宝背斜是一次级褶皱,为隐伏的F1断层上盘的牵引褶皱;新发现了F1断层破碎蚀变带中的厚大金矿体,单矿体达大型矿床规模,从而使泥堡金矿达特大型矿床规模,并新发现了深部泥堡背斜核部的层控型矿体;在黔西南地区,首次在泥堡金矿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中的断层破碎带内发现了金矿体。进一步研究得出泥堡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是:1地层,泥堡金矿体主要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一段、二段和三段;2构造,泥堡金矿体产于泥堡背斜南翼,主要受F1逆断层控制,其次受二龙抢宝背斜核部附近的构造蚀变体控制;3岩性,当岩石为角砾岩或砾屑砂岩、沉凝灰岩、不纯碳酸盐岩时有利于成矿,特别是岩层厚度较薄,成分复杂,孔隙多,其顶、底板为透水性差的黏土岩、粉砂质黏土岩时易富集形成金矿(化)体。

关 键 词:新发现  控矿因素  地质特征  泥堡金矿床  特大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