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杜远生,周琦,金中国,凌文黎,张雄华,喻建新,汪小妹,余文超,黄兴,崔滔,雷志远,翁申富,吴波,覃永军,曹建州,彭先红,张震,邓虎.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3(1):1-6.
作者姓名:杜远生  周琦  金中国  凌文黎  张雄华  喻建新  汪小妹  余文超  黄兴  崔滔  雷志远  翁申富  吴波  覃永军  曹建州  彭先红  张震  邓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贵州省地勘基金项目“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基础地质与成矿规律研究”
摘    要: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盆地水体为弱酸性还原条件,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和盆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铝土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铝土矿的主要物源为志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双重物源。陆源区风化的铝质通过胶体作用搬运到盆地中形成铝土质岩。铝土矿层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暴露地表的风化淋滤。淋滤作用分别在渗流带和潜流带形成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盆地内部铝土岩破碎和胶体凝聚分别形成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风化过程中多数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而SiO2的流失程度明显大于Al2O3,从而形成铝土矿矿层。因此,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控制了铝土矿矿系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多期次的淋滤作用控制了铝土矿的品质和矿层的厚度。

关 键 词:铝土矿  二叠纪  贵州省  成矿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