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火珠”的宝石学成分探讨
引用本文:李国忠.“火珠”的宝石学成分探讨[J].地质科学译丛,2009(4):45-49.
作者姓名:李国忠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2]天津商业大学珠宝系,天津300134
基金项目: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张国刚教授的指导和陕西省博物馆韩建武先生的无私帮助,本文图片均由韩建武先生提供,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摘    要:在佛经与我国史籍中均记载有一种名为"火珠"的宝石,但其宝石学成分究竟是什么,历来争论颇大。三国时期,"火珠"开始从外国进口,被帝王看作是祥瑞的标志。晋代时期其用于装饰皇太子的玉具剑。隋唐时期,其价值进一步提升,专用于装饰皇帝的玉具剑。自唐朝末年开始,"火珠"一词的宝石学意义逐渐减弱。探讨"火珠"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宝石的使用情况,对构建中国古代宝石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火珠"的产地、颜色、稀有性等宝石学特征以及与出土宝石实物比照,对其成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结果发现,"火珠"是巴利文"Phalika"("颇黎")以及梵文"Sphatika"("塞颇胝迦")的意译。"火珠"也就是"颇黎",并不是我国常见的水晶,最可能为无色刚玉。

关 键 词:“火珠”  “颇黎”  “塞颇胝迦”  刚玉  水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