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动态演变特征研究——以绵竹市走马岭泥石流为例
引用本文:梁京涛,王军,宋云,马晓波.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动态演变特征研究——以绵竹市走马岭泥石流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2,20(3):318-325.
作者姓名:梁京涛  王军  宋云  马晓波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成都 610081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1014033)
摘    要:汶川地震后,流域内产生大量松散物源,使走马岭沟由一季节性冲沟演变为一条潜在泥石流沟,在地震后的3个汛期内发生多次泥石流,并造成灾害,其中以2008-9-24泥石流和2010-8-13泥石流最为严重。本文利用3期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调查,对走马岭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论述,对比分析了走马岭泥石流沟2008年、2009年、2010年3个汛期后流域的动态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在不同降雨强度下,走马岭泥石流具有复合型物源区启动方式,并先从局部性支沟发生泥石流,进而演变为整个流域全面暴发泥石流。(2)经历了2008年、2009年、2010年3个雨季后,走马岭流域物源储量及物源供给形式发生变化,其中崩塌规模增加了1.87%; 滑坡增加了25.35%; 沟道及坡面松散堆积减少了67.47%,减少部分大部分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堆积物。(3)不同降雨强度下,走马岭泥石流堆积区范围边界变化明显,且不同堆积扇间存在叠加关系; 结合走马岭"9·24"堆积扇范围和"8·13"堆积扇前缘堆积痕迹及影像特征,推测出走马岭"8·13"堆积扇堆积面积约8.76×104m2。最后对泥石流成因机理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走马岭为一高频泥石流沟,仍具备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的条件。

关 键 词:泥石流    动态演变    汶川震区    遥感调查    无人机
收稿时间:2011-08-10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