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Cu2+污染红黏土土性异变现象分析
引用本文:陈学军,陈议城,宋宇,李佳明,余思喆,陈李洁.Cu2+污染红黏土土性异变现象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9,27(5):1010-1018.
作者姓名:陈学军  陈议城  宋宇  李佳明  余思喆  陈李洁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 541004;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 541004;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 541004;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 541004;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 541004;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 541004;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2022桂林市科技开发项目20170222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239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017GXNSFBA198052
摘    要:研究Cu2+污染物对桂林红黏土土性异变的影响。通过开展XRD、XRF及压汞试验,探讨Cu2+污染红黏土中主要矿物成分的异变规律及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红黏土中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石英和针铁矿,Cu2+污染对这3种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随着Cu2+浓度的增大,高岭石和针铁矿的含量逐渐减少,石英的含量逐渐增多,其含量变化率大小关系为:高岭石>针铁矿>石英,且在浓度为2%时,高岭石的损失率高达10.69%,针铁矿的损失率达到5.38%;红黏土孔隙分布曲线为双峰分布,双峰分别分布在0.01-0.1 μm和1~10 μm之间,且在0.01~0.1 μm之间的微小孔隙占了绝对优势。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双峰"逐渐右移,孔隙变大;"峰宽"逐渐变宽,孔隙变多。通过开展相关力学试验,观察Cu2+污染红黏土的变形强度特性异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u2+污染对红黏土的变形强度特性影响显著。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逐渐减小,初始孔隙比e0和压缩系数α逐渐增大;当Cu2+浓度从0增大至2%时,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由典型的应变软化型转变为弱应变硬化型,无侧限抗压峰值强度减少了76.91%,抗剪强度平均损失率达到69.36%。

关 键 词:红黏土  Cu2+污染  矿物成分  孔隙结构  变形强度特性
收稿时间:2019-05-0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