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熊坡背斜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引用本文:李敬波,李勇,赵国华,颜照坤,周荣军,郑立龙,闫亮,杨聿强.四川盆地熊坡背斜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现代地质,2014(4).
作者姓名:李敬波  李勇  赵国华  颜照坤  周荣军  郑立龙  闫亮  杨聿强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14,41340005,41172162,40972083);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121268);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SK-0801)
摘    要:基于地震剖面解释、数字高程模型、历史地震、测年数据及钻孔等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熊坡背斜的构造特征、运动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1)熊坡背斜与蒲江—新津断裂空间展布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表现出断层传播褶皱模型,变形显著,缩短量为7.2 km,缩短率约为30%;(2)熊坡背斜隆起于(1.0±0.2)MaB.P.之后,且中更新世早期及晚更新世曾发生过强烈活动,使背斜两侧第四系厚度产生明显差异;(3)蒲江—新津断裂现今地震活动明显且小震频繁,曾有Ms=5.0~5.9的地震历史记录;(4)来自龙门山与扬子克拉通的挤压应力以及断层-滑脱作用是形成熊坡背斜的主要应力机制。熊坡背斜并非均匀应力下连续变形的产物,而是由于断裂活动时发生快速抬升而形成的。

关 键 词:熊坡背斜  断层传播褶皱  成因机制  构造特征  前陆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