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理学视角下“双碳”研究:主题、成效及展望
引用本文:王建事,王成新,任婉侠,赵彦志,薛冰.地理学视角下“双碳”研究:主题、成效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23(7):757-768.
作者姓名:王建事  王成新  任婉侠  赵彦志  薛冰
作者单位: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3. 沈阳大学碳中和技术与政策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新数据语境的东北老工业区人地作用过程及分析方法学研究”(编号:41971166);
摘    要: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主要在于深入且系统地理解地球环境系统和人类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为以人地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在“双碳”研究及成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学科分支—数据方法—研究对象—成果贡献”的思路,对2000年以来中国主流地理学期刊及学者发表的“双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后发现:(1)不同地理分支学科下“双碳”研究主题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自然地理学侧重研究人为及自然碳源碳汇变化,人文地理学侧重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及形成机理,信息地理学侧重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碳数据集及开发空间分析工具;(2)碳核算方法包括排放系数法、实际测量法和遥感估算法等,其数据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卫星监测数据以及新型地理感知数据等,地学分析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碳源碳汇空间分布模式,预测空间过程及结果;(3)地理学视角下“双碳”研究对象分为空间对象和活动对象,前者关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碳源碳汇的空间特征及规律,后者关注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等活动产生的碳源碳汇的地理分布;(4)地理学对“双碳”的成果贡献出口主要包括地理空间分异规律的空间差异化低碳治理、“经济...

关 键 词:人地关系  碳达峰碳中和  低碳  地学分析模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