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软流圈与特提斯洋板块俯冲
引用本文:杨文采,瞿辰,任浩然,黄联捷,胥颐,于常青,刘晓宇.青藏高原软流圈与特提斯洋板块俯冲[J].地质论评,2019,65(3):521-532.
作者姓名:杨文采  瞿辰  任浩然  黄联捷  胥颐  于常青  刘晓宇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杭州, 31002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37;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杭州, 310027;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美国洛斯阿拉莫斯, NM87547;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美国洛斯阿拉莫斯, NM87547;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杭州, 31002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3093800)的成果。
摘    要:由于缺乏足够的青藏高原内部观测的地震数据,难以对地壳上地幔构造进行准确的地震体波三维层析成像。在中国西部设有412个地方地震台站,2005~2008年观测仪器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为解决地震体波层析成像的观测数据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经过收集和整理这些地方地震台2009~2015年的数字化观测数据,得到了通过青藏高原的足够地震射线和对应的走时数据,处理后在北京和美国进行了三维层析成像计算,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利用地方地震台站的数据开展青藏高原地壳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得到1°×1°×20 km网格的纵波三维速度结构图像,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波速结构特征。三维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速度变化很不连续,与软流圈没有连续的分界面。青藏高原软流圈内局部的高速和低速异常密集分布,与克拉通地区均匀分布的模式不同。这种软流圈内异常密集分布的模式,是新生代以来特有的大规模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反映。成像结果发现在高原软流圈底部有一个清晰和稳定的高波速异常,它是现今特提斯洋板块的反映,纬度在28°~40°N之间。根据印度板块和特提斯洋板块的推进运动速度的估计,可以把现今特提斯洋板块构造模型沿时间轴反推回50 Ma和100 Ma以前,得到反映特提斯洋板块演化和青藏高原上地幔地质作用过程的模式。此模式说明,在50 Ma前特提斯洋板块已经俯冲到青藏高原软流圈,然后慢慢地下沉到软流圈底部。根据这个新生代青藏高原上地幔地质作用过程的反推模式,对不同时期特提斯洋板块和印度板块陆—陆俯冲前沿进行了定量的定位。这个作用过程的模式对板块构造学说以往的认识有一个重要突破:不认为所有的大洋板块都会俯冲到上地幔底部,宽度较小、俯冲速度较快的特提斯洋板块可能只俯冲到410 km的间断面之上。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地震P波  三维层析成像  软流圈异常  特提斯洋板块  动力学作用模式
收稿时间:2019/1/16 0:00:00
修稿时间:2019/4/25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