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岭构造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引用本文:舒良树,周新民,邓平,余心起.南岭构造带的基本地质特征[J].地质论评,2006,52(2):251-265.
作者姓名:舒良树  周新民  邓平  余心起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10093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00037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0572118)和重点项目(编号40132010)资助的成果.
摘    要: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一奥陶纪复理石一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一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有萍乡一桂林、龙岩一海丰、赣江等5条,制约着中、新生代岩体和盆地的分布、规模和产状。无论是物质来源还是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背景,南岭构造带均离不开其北面的大别造山带和南西面的印度支那造山带。南岭地区存在3条近东西方向的花岗质岩带,严格受深部构造制约,岩体常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3个花岗岩带中的岩体时代,具有横向上北老南新、走向上西老东新、朝大洋方向年轻化的迁移演化规律,中生代东西向的花岗岩带是在古特提斯构造域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岩浆热隆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多数发育在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在研究区厘定出3种基本盆地类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发育裂谷盆地,早白垩世属火山-沉积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则几乎全是箕状断陷盆地。前中侏罗世盆地构造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印支期碰撞的影响,晚侏罗世以来盆地构造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作用和陆内深部构造的联合制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闽西-赣南-粤东地区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区内存在3种盆一岭耦合类型:挤压逆冲型(少量)、走滑剪切型(少量)和伸展拆离型(大量)。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花岗岩山岭有着密切的时空与成因联系,共同构成了华南盆岭构造体系。最后对前中生代构造作用、印支期构造事件、两种构造体制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晚泥盆世-中三叠世研究区为浅海-滨海环境,几乎没有岩浆活动,龙潭期曾区域抬升为陆,地质事实不支持华南东部存在晚古生代深海洋盆的观点;南岭地区J2和J3之交形成的两类不同力学性质、岩石组合、应力场特征的盆地构造,是特提斯向太平洋构造域转变的宏观标志;南岭东段是这两种构造体制叠置和转换的重要位置之一。

关 键 词:东西向构造带  盆-岭体系    新生代  构造转换  南岭地区
收稿时间:2005-10-25
修稿时间:2005-10-252005-12-02

Principal Geological Features of Nanling Tectonic Belt, South China
SHU Liangshu,ZHOU Xinmin,DENG Ping,YU Xinqi.Principal Geological Features of Nanling Tectonic Belt, South China[J].Geological Review,2006,52(2):251-265.
Authors:SHU Liangshu  ZHOU Xinmin  DENG Ping  YU Xinqi
Institution:1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2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 100037 ; 3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 100083
Abstract:
Keywords:EW-direction tectonic belt  basin and range system  Meso-Cenozoic  tectonic transposition  Nanling reg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