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羌塘地块白垩纪剥蚀—冷却事件
引用本文:郑波,陈文彬,王增振,冯丽霞,张艳雄,万友利,吴林.羌塘地块白垩纪剥蚀—冷却事件[J].地质论评,2020,66(5):1143-1153.
作者姓名:郑波  陈文彬  王增振  冯丽霞  张艳雄  万友利  吴林
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成都,610500; 2)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3)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北京,100037;5)西华大学应急学院,成都,610039;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编号:91955204)的成果
摘    要: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三个钻孔岩芯中9件样品的锆石(U—Th)/He年龄,除始新统两件样品的锆石(U—Th)/He热史信息尚未重置外,其余样品年龄均集中在白垩纪,且年龄值随高程变化较小,指示存在白垩纪剥蚀—冷却。羌塘地块西部QD 17井记录了早白垩世(约127~ 114 Ma)的剥蚀—冷却,东部QZ 16井记录了晚白垩世(约92~ 64 Ma)的剥蚀—冷却。白垩纪剥蚀—冷却得到区域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和构造—沉积事件的响应。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拉萨地块北部和羌塘地块(高原内部)广泛分布白垩纪—早始新世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拉萨地块南部至喜马拉雅地块(高原南缘)则广泛分布晚中新世以来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这种年龄分布格局暗示高原内部和南缘经历了明显不同的剥蚀—冷却历史。参考高原南缘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冷却过程,推测高原内部也存在白垩纪快速剥蚀—冷却事件。拉萨地块北部、羌塘地块及其以北区域广泛出现早白垩世沉积间断及沉积不整合,也指示白垩纪期间的快速剥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该白垩纪剥蚀—冷却可能是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关闭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的结果,指示在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前,高原内部的地壳可能已经存在明显的缩短、加厚变形以及相应的剥蚀—冷却。

关 键 词:剥蚀—冷却  白垩纪  拉萨地块北部  羌塘地块
收稿时间:2020/7/20 0:00:00
修稿时间:2020/8/24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