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郭进京,韩文峰,赵海涛,张帆宇,梁收运.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14,60(6):1231-1244.
作者姓名:郭进京  韩文峰  赵海涛  张帆宇  梁收运
作者单位:1.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300384
2.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41072149,41340002)
摘    要: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依据这些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序列与沉积环境、空间分布型式和构造线方向及构造样式,西秦岭及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个构造层。三个构造层对应于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晚白垩世区域左旋走滑拉分构造和渐新世—上新世区域伸展泛盆地阶段。结合印支期多块体拼贴形成的中国大陆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格局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分析,认为西秦岭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格局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东亚区域性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晚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则是白垩纪拉萨地块与羌塘—昌都地块汇聚碰撞背景下中国西北大陆区域性左旋走滑作用的结果;而渐新世—上新世的泛盆地阶段则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构造—地貌响应之前经历了漫长区域伸展均衡坳陷和侵蚀夷平期,这说明上新世,西秦岭尚未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构造响应起始于上新世末期。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中—新生代  红层地层  构造层划分  构造演化
收稿时间:7/2/2013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4/7/15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