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俯冲带地震诱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引用本文:邵同宾,嵇少丞.俯冲带地震诱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J].地质论评,2015,61(2):245-268.
作者姓名:邵同宾  嵇少丞
作者单位:1.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加拿大蒙特利尔,H3C 3A7
2.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加拿大蒙特利尔,H3C 3A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岩石圈流变学及地球物理性质”项目(编号1212011121274)和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基金会项目的成果。
摘    要: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震皆属于板内地震。在地球浅部,温度与压力低,浅源地震是由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沿着先存断层发生不稳定摩擦滑移造成的。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使得流行于浅部的脆性和摩擦行为在无水条件下被强烈抑制,岩石从而表现为可抑制地震的韧性行为,使得中-深源地震的诱发机制有别于常规的脆性行为。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了解到中源地震的诱发机制主要是脱水或与流体相关的致脆以及塑性剪切失稳,而深源地震的成因主要是相变致裂。然而,中-深源地震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中源深度既可能是流体相关的致脆导致脱水源区的脆性围岩产生地震,亦可能是脱水的蛇纹岩本身可能在流体孔隙压的作用下作粘滑滑移,而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孕震带宽度大于"反裂隙模型"预测的亚稳态橄榄石冷核宽度的深源地震可能是由第一阶段的相变致裂和第二阶段的塑性剪切失稳诱发,而孕震带的实际宽度与预测宽度相当的深源地震则可能仅由相变致裂引起。只要过渡带内名义无水矿物中的结构水能释放出来,脱水致脆同样可能触发一些深源地震;而塑性剪切失稳不仅能在中-深源地震触发后的扩展阶段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还能单独触发一些中-深源地震,因此能够解释大多数反复发生的中-深源地震活动。

关 键 词:俯冲带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粘滑  脱水致脆  塑性剪切失稳  相变致裂
收稿时间:2014/9/10 0:00:00
修稿时间:1/7/2015 12:00:00 AM

Earthquake Mechanisms of Subduction Zones: a State of the art Overview
SHAO Tongbin and JI Shaocheng.Earthquake Mechanisms of Subduction Zones: a State of the art Overview[J].Geological Review,2015,61(2):245-268.
Authors:SHAO Tongbin and JI Shaocheng
Institution:SHAO Tongbin;JI Shaocheng;Departement des Genies Civil,Geologique et des Mines,Ecole Polytechnique de Montreal;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Dynamics,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bstract:
Keywords:subduction zones  earthquakes  stick-slip  dehydration embrittlement  plastic shear instability  transformation-induced fault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