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化石埋藏学研究
引用本文:旷红伟,柳永清,董超,彭楠,许欢,王宝红,章朋,王克柏,陈树清,张艳霞.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化石埋藏学研究[J].地质学报,2014,88(8):1353-1371.
作者姓名:旷红伟  柳永清  董超  彭楠  许欢  王宝红  章朋  王克柏  陈树清  张艳霞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山东诸城,26220;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山东诸城,26220;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山东诸城,26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摘    要:山东诸城是中国以晚白垩世大型鸭嘴龙类为主的恐龙化石产地。本文从化石埋藏地地质背景、埋藏沉积相与古水流、骨骼化石分布、改造与聚集特征及分类学、骨骼化石微观组构和埋藏模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诸城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埋藏学特征。诸城晚白垩世晚期(火山岩长石Ar-Ar年龄为76.2~73.5Ma)恐龙化石主要集群埋藏于冲积扇泥石流(DF)、洪泛平原(FP)与辫状河道(BRC)沉积层中,化石密集、成层分布,但残体骨骼层内骨骼化石大小、形状混杂、疏密不均、属种的单—以及残体骨骼大小、形状和规模不等,多数骨骼化石为不完整的长柱状、板状形态,骨骼呈定向排列,具有短距离搬运、异地快速埋藏及集群埋藏特点。沉积物及薄片分析显示,诸城恐龙生存及骨骼化石埋藏的环境为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埋藏—保存模式可概括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恐龙批量死亡—遗体腐烂—骨骼被洪流或泥石流冲刷、搬运至目前沉积场所—快速掩埋—浅埋藏成岩—地壳抬升暴露。诸城恐龙化石埋藏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和恢复中国华北地区晚白垩世时期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山东  诸城  晚白垩世  恐龙化石  埋藏学
收稿时间:2013/3/20 0:00:00
修稿时间:2014/1/20 0:00:00

Research on Taphonomy of Late Cretaceous Dinosaurs in Zhucheng, Eastern Shandong, China
Kuang Hongwei.Research on Taphonomy of Late Cretaceous Dinosaurs in Zhucheng, Eastern Shandong, 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4,88(8):1353-1371.
Authors:Kuang Hongwei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Geology, CAGS, China
Abstract:
Keywords:Zhucheng  eastern Shandong  dinosaur fossils  taphonomy  Late Cretaceou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