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
引用本文:吴中海,赵根模,刘杰.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J].地质学报,2016,90(6):1062-1085.
作者姓名:吴中海  赵根模  刘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摘    要: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的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和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新生代地质构造特点表明,此次大地震的控震构造是构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构造边界带的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是印度板块沿该断裂带向欧亚板块之下低角度俯冲过程中导致的一次盲断层型逆冲断裂活动。地震产生的破裂面从北西向东南方向传播,累计长度170km左右,最大倾向滑移量5-7m。该断裂带全新世活动强烈,其上的历史大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M≥7.5地震的原地复发平均间隔在500年左右,而在地震活跃阶段分段破裂的平均间隔只有10年左右,并且1800年以来的多次大地震活动显示出从西向东迁移的规律。历史地震活动过程指示,该断裂带上的兴都库什、尼泊尔西部、锡金-不丹和印缅交界区4个空区段的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较显著,特别是位于此次大地震东部的两个空区。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间的低角度、高强度陆陆俯冲碰撞作用是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这是中国大陆强震频发的主要地质构造原因,也决定了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大地震活动之间明显的时空关联性,主要表现为大地震活跃阶段在时间上的交替出现和大地震沿垂直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纵向迁移过程。历史地震活动过程和西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成果揭示,在新一轮喜马拉雅大地震活跃形势下,中国大陆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大地震危险形势,尤其是青藏高原及邻区晚第四纪活动性显著的区域性构造带或断裂带的潜在强震危险性将比较突出,主要包括:藏南的近南北向裂谷带与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川滇地块中的安宁河-小江断裂带与大凉山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与畹町断裂带、澜沧-景洪断裂带和滇西北大理-丽江裂陷带,西北地区的西昆仑山前逆冲-褶皱带、阿尔金断裂带和天山的主要逆冲-褶皱变形带等。由于当前中国及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调查研究存在的诸多不足限制了对区域大地震危险性更为全面准确的地质评估,并正成为城镇化与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瓶颈”所在。因此,未来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建议应紧密结合国家需求,进一步重视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的调查研究,尽快部署完成重要活动构造区带的活动断裂普查,并重视和加强与邻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关 键 词:喜马拉雅造山带  大地震活动  青藏高原  中国活动构造  地震危险性评价
收稿时间:2015/6/23 0:00:00
修稿时间:2015/9/25 0:00:00

Tectonic Genesis of the 2015 Ms8.1Nepal Great Earthquake and its Influence on Future Strong Earthquake Tendency of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WU Zhonghai,ZHAO Genmo and LIU Jie.Tectonic Genesis of the 2015 Ms8.1Nepal Great Earthquake and its Influence on Future Strong Earthquake Tendency of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16,90(6):1062-1085.
Authors:WU Zhonghai  ZHAO Genmo and LIU Jie
Institution:Insi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
Abstract:
Keywords:Himalaya orogenic belt  Great earthquake  Tibetan Plateau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