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下游地区基底与成矿
引用本文:刘刚,董树文,马立成,崔建军,薛怀民,施炜,李建华,黄始琪.长江中下游地区基底与成矿[J].地质学报,2016,90(9):2258-2275.
作者姓名:刘刚  董树文  马立成  崔建军  薛怀民  施炜  李建华  黄始琪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184)和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专项 (SinoProbe-08)资助的成果
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以郯-庐断裂及襄阳-广济断裂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邻,南缘大致以常州—宜城—高坦—九江南—上朱—监利—桑植一线与江南地体为界,为扬子板块东段北缘,是我国中东部著名的中生代金属成矿带,是沿长江工业带的矿产供应基地,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特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过程经历了由板缘-板内的过程,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向伸展的转换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作用贯穿于"燕山运动"的始终,记录了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成岩成矿受基底构造和深部作用控制,与本区特有的基底有关。本区前震旦纪基底,由于绝大部分被掩覆于盖层之下,长期存在争议,对地层时代归属、划分对比、基底原始建造类型及大地构造意义等,均有不同的看法。长江中下游地区基底与成矿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主要成矿带落在基底隆起带上,两个不同的基底的结合带有利成矿。

关 键 词:长江中下游  基底  成矿  东亚多向汇聚
收稿时间:4/6/2016 12:00:00 AM
修稿时间:4/6/2016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