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北东部虎林盆地的构造特征、成盆机制及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形成时代
引用本文:刘志宏,梅 梅,高军义,吴相梅,黄超义,林东成,孙理难.东北东部虎林盆地的构造特征、成盆机制及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形成时代[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2):480-489.
作者姓名:刘志宏  梅 梅  高军义  吴相梅  黄超义  林东成  孙理难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12120110854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50)
摘    要:虎林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叠置在佳木斯地块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其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主要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NE向箕状断陷群;晚白垩世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形成反转构造,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多个沉降中心的NE向挤压坳陷盆地群;古近纪—第四纪为NNW—SSE向挤压作用阶段,虎林盆地的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形成大型反转构造,而且在七虎林河凹陷与中央隆起之间形成NEE向大型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和断层传播褶皱,它们共同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沉积作用,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1个中央隆起和南、北2个坳陷的NEE向挤压坳陷型盆地。东北地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虎林盆地在内的东北东部盆地群的形成与伊泽纳奇板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敦—密断裂带总体上呈NE向展布,具有左行走滑的性质,在靠近虎林盆地的北东段转变为NEE向展布,断层的性质也转变为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逆冲作用很可能与该断裂带的NE向左行走滑作用在NEE向的转换挤压有关。敦—密断裂带自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虎林期开始活动,一直持续活动到第四纪。

关 键 词:构造特征  变形期次  变形时间  成盆机制  逆冲推覆构造  虎林盆地  敦—密断裂北东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