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东阳春盆地成矿地质背景及研究现状
摘    要:阳春盆地是一个主要由晚古生界地层组成、在印支期复向斜基础上发育而成的构造盆地,位于云开地块和粤中地块的交汇处,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区内构造条件复杂,地层出露较全,矿床类型多,如矽卡岩型铜铅多金属矿床、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钨矿床、云英岩型黑钨矿多金属矿床、石英脉和破碎带充填型金矿、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锡矿以及少数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等,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李献华等,2002;麦友东等,2006)。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强烈,盆地内及南侧广泛发育基性侵入岩和花岗岩类侵入体,地表出露约30多个(沈瑞文等,2010)。20世纪50年代至今,地质、有色、冶金和核工业部门在阳春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找矿工作,评价了一批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到目前为止发现了36种矿产,以Cu、Pb、Zn、Ag、W、Sn、Mo为主。对阳春盆地成矿背景前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说法不一但结论基本一致。地球动力学研究表明,阳春地区中生代岩石圈经历了碰撞挤压(224~265 Ma)、由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换(154~163 Ma)及强烈拉张伸展(80~120 Ma)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华南花岗岩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70~150Ma、140~125Ma和110~80Ma三个时间段,这几个阶段的大规模成矿与华南和华北地块后碰撞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弧后多阶段岩石圈伸展有关(毛景文等,2004),这与阳春地区岩石圈经历的三个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应;激光探针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也揭示了阳春盆地所在的粤西地区存在白垩纪(约100 Ma)的火山-侵入岩浆活动,与包括南岭在内的中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在100 Ma时发生的一次重要的岩石圈拉张事件有关(耿红燕等,2006);135Ma之后,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的板片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导致华南地区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相应的绝大多数不同来源的矿产资源聚集在火山盆地和断陷盆地内(毛景文等,2011);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中侏罗世及白垩纪,分别受控于燕山早期岩石圈的构造转换及燕山晚期的拉张伸展(蔡明海等2001,2002)。综合前人的研究,阳春盆地发生的成岩-成矿作用正是在华南整个中生代岩石圈强雷拉张伸展成岩-成矿大背景下的一个典型代表。事实上,阳春盆地所在的粤西—桂东南地区白垩纪矿化也属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成矿的一部分,可能由于古钦杭结合带断裂和构造等比较发育,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故在110~80Ma区内成岩成矿强度大,矿种多,矿床类型丰富(郑伟等,2013)。几十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在阳春盆地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简要阐述对已完成工作及存在问题的一些认识。从前人的工作程度来看,此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调查、遥感调查、矿产勘察、专题专项研究工作密集度高且详细,开展工作种类型全面。找矿效果较为明显,已发现大型以上的矿床3个以上,及一大批中小型矿床,并发现了有可能带来大储量的三尖、林湾、牛山、棠梨等斑岩型Mo矿床,显示出该地区巨大的找矿潜力。但从能够检索到的本地区的文献资料寥寥无几,显示出本地区系统深入的研究程度不够,另外,从构造与控岩-控矿关系来看,零散的专题研究一般认为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叉部位是有利的成矿部位,但统一、全面的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研究不多。对于区域地质演化历史、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矿床(体)的时-空分布、成矿规律与模式、成矿远景区预测等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