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洞庭湖周边地区第四纪红土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朱丽东,谷喜吉,叶玮,李凤全,金莉丹,陈渠,詹文娟,刘名瑜.洞庭湖周边地区第四纪红土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2014(1).
作者姓名:朱丽东  谷喜吉  叶玮  李凤全  金莉丹  陈渠  詹文娟  刘名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02,41371206)
摘    要:第四纪风成红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与北方的黄土同为反映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载体。基于洞庭湖周边地区10处剖面122个红土样品的粒度分析,对该区红土沉积特征及其反映的环境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显示:①样品均以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级,其次为粘粒(4μm),砂含量很少,并富集"风尘基本粒级"(10~50μm),含量达33.23%~42.23%,粒度特征与典型的黄土、下蜀黄土、加积型红土样品相似,显著不同于湘潭洪冲积红土,也区别于本区砂岩风化壳红土,表明洞庭湖西、南、东缘丘陵岗地存在风成堆积成因的中亚热带风成加积型红土。②黄棕色土、网纹黄棕色土、均质红土、网纹红土等4类样品的粘粒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网纹红土均质红土网纹黄棕色土黄棕色土;粉砂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正好相反。结合粒度参数推测,黄棕色土发育时期,沉积作用增强,粒度变粗,分选性较好;网纹红土发育时期,沉积作用较弱,风化成壤作用强,细颗粒含量增多,分选性相对较差。这可能反映了洞庭湖地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冬季风加强,风化减弱的气候变化过程。③沿冬季风主导风向(偏北风),洞庭湖周边地区红土的Mφ、Md值(φ值)自北向南增大(变细),风成组分(10~63μm)百分含量随之减少,2μm组分百分含量自北向南略有增加。这种趋势提供了组成该地区加积型红土的粉尘由偏北向南传输的风成证据和母质风化程度向南增强的环境信息。

关 键 词:第四纪红土  粒度特征  古环境  洞庭湖周边地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