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GIS和生态位模型的西藏红豆杉遗传景观和物种分布格局(英文)
引用本文:于海彬,张镱锂,高俊刚,祁威.基于GIS和生态位模型的西藏红豆杉遗传景观和物种分布格局(英文)[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4(3).
作者姓名:于海彬  张镱锂  高俊刚  祁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2010CB951704);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271068)
摘    要: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我国华南地区的西藏红豆杉频临灭绝,揭示空间遗传结构和物种分布变化对于理解西藏红豆杉的进化过程及其物种保护尤为重要。基于西藏红豆杉48个种群的分子变异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空间差值方法得到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布图,识别出6个遗传多样性和5个遗传分化高值区域,这些重点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南方的几个山区,这些区域在未来应给予重点保护;基于Monmonier算法识别出4条地理隔离:东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云南高原和台湾海峡;利用生态位模型模拟三个历史时期的物种分布格局,从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物种经历一次向高原西部的面积扩张,这与典型的冰期物种退缩模式不同;末次冰盛期之后,物种面积逐渐缩小,呈现破碎化分布。因此,地理景观特征和第四纪气候波动对西藏红豆杉遗传结构和分布格局影响很大。

关 键 词:遗传景观  谱系地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位模型  喜马拉雅山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