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研究
引用本文:蒋锦刚,李爱农,边金虎,于之锋,雷光斌.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研究[J].湿地科学,2012,10(3):318-326.
作者姓名:蒋锦刚  李爱农  边金虎  于之锋  雷光斌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杭州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1121;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121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3. 杭州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1121;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12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43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YW-QN313);碳专项项目(XDA05050105)资助
摘    要:选取1974~2007年期间的5期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在解决多源遥感影像(MSS、TM、ETM+和CBERS影像)和多时相(1月、6~9月)影像数据的遥感分类问题上,以模糊物元理论来解释多数据源和多时相数据之间的关系,设计关联函数概率转化的多源遥感数据分类物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了若尔盖县湿地区1974~2007年期间的地物类型分布,并进行了变化检测和概率修正算法处理,揭示了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特征.2007年,若尔盖县各类型湿地的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河流和湖泊1.37%、泥炭沼泽4.23%、沼泽化草甸9.91%和湿草甸6.04%.1974~2007年期间,若尔盖县的河流和湖泊、泥炭沼泽、沼泽化草甸和湿草甸的面积在减少,以旱生植物为主的中、低覆盖度草地、居民点、建筑用地和沙地面积在增加.泥炭沼泽主要向沼泽化草甸、湿草甸演替.人为因素则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影响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不确定性问题仍是遥感分类与变化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 键 词:泥炭沼泽  若尔盖县  多源遥感数据  分类  物元模型  变化检测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